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高平“石头记”

文章发布于:2019-08-14 14:51:35

我一直想写一写石头这种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物。

我的老家在山区,石的元素随处可见。人们用碎石铺路,石块围墙,以石为基。河床上,小路边,远山顶,脚步到处,眼光及处,石头无处不在。

有时我就想,在这宇宙洪荒中,恐怕只有石头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要不然,眼前随便的一颗小石子,你敢拍胸脯说,你知道它出生在什么时候吗?

石头,似乎从来无畏时空,没有出生,也没有死亡。坚硬与沉默是它的特征。远古以来,人类以石为器,与石为友,拜石为父,尊石为神,赋石为记,或将人比石,以石赞人,实可谓人石神交,不离不弃。在岁月的长河里,石头忠实地记录着历史中许多神秘的存在,等着我们去破译、去解码。

(一)

在故乡湘中高坪峪,就有一块巨大的仙人石,石上有明显的踏石足迹和坐石股印。相传,为秦始皇寻长生不老之药的卢公仙人一日游至高平,被这里的美景和宽阔的盆地吸引,就想在这里建一个仙居福地,于是邀请诸神欲把高平的石头和小山丘弄走。一位神仙施起仙术,盆地里的石头就变成小猪样往前跑,不料,这一幕被一位孕妇凡胎肉眼所见,脱口而出“这石头怎么会跑路了?”,仙术被识破,变成小猪样的石头就停止了走动,恢复成石块,永远定格在了河边。卢公仙人气得脚踏石块一屁股坐了下来,便留下了石上的印迹至今。

从湖南隆回县高平镇高平大桥沿河上行一百多米,就能看到这组巨石。无论什么时候去,巨石的边上总是散落着厚厚的纸灰与鞭炮燃放后的红纸屑,因为仙人石的“神迹”与传说,周边不断有人带着三牲祭礼到此祭祀,邻近若干小孩都认了这块巨石为“寄父”,只为“好养好带”、健康平安。

在高坪峪的西面望云山,龙头香下石佛寺后还有一上窄下宽的巨石,当地人称“油盐石”,石上有两个天生圆孔,孔中幽黑,似深不可测。《新化县志》记载,古时这两个圆孔,一个孔能出斋油,一个孔能出粉盐。将斋油往神前灯里滴三滴,灯芯即可燃一个长夜;将粉盐往菜里洒三下,所有的菜都会咸淡合适,人人视为美味。据说卢公仙人就是因为吃了这块石头溢出的油盐而得了仙体。

后来一僧人好心办了坏事。一年大灾,僧人想让石头产更多的油盐救济灾民,便在一个月圆的夜晚,找来凿子,想将圆孔凿深凿大,可是这一凿,这油盐石便失去了灵气,从此一点油盐也不生了。今天再到现场,仍然能看到那两个看似凿过的石眼。

望云山北,还有一处所谓“鸡鸣鼓响”的胜景。这里所说的鸡不是凡鸡,而是石鸡;鼓也不是普通的鼓,而是一只立于田垄里的石鼓。每日到五更,只要石鸡一啼,石鼓必响,简直妙不可言。古人不解其理,只叹是神仙之地,有神仙加持。近代经科学考证分析,认为最大的可能是石鸡与石鼓下均为地下溶洞,相通相连。石鸡与石鼓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地下阴河,水到石鸡,必触石鼓,相伴相生,实则自然而已。但于家乡而言,说是胜景,确也是毫不为过的。

在湖南省隆回县与新邵县的交界处,即今新邵县迎光乡长兴村长沙坳对面的山顶,有一组巨石同样神奇。民国时期新化永固镇镇长周蓉轩老人在其《古迹桥梁茶亭庵院记》中,对此有专门记载:“石浆磨,在长沙坳院门对门,有峰突起,峰顶皆石环绕,上巨石盘旋如磨,两层黑白分明,望之如浆,从磨中出,晴雨无异,下有石盆石桶,藏苔草中,亦古迹也。”

长沙坳距离我家梅树下也就几里地,我二叔一家就在石浆磨所处的那座山峰下。遗憾的是,这么近的距离,这处早已经记载的古迹我竟在此前闻所未闻,看到蓉轩公的文章后,我即刻与老家的二叔取得联系,老人家即叫上我的堂嫂,马上启程,沿着屋后荆棘丛生的弯弯山道,一路攀爬,挥汗如雨,终于找到传说中的“石浆磨”。从传来的照片中看,石浆磨怪石嶙峋,高低错落。其中一巨石独高一丈余,远看如老妪。奇怪的是,从照片中并没有看到“盘旋如磨”“两层黑白分明,望之如浆,从磨中出”的石头,我猜想由于近几十年封山育林,也许记载中的石浆磨可能仍雪藏深林之中还没被发现,此“石浆磨”非彼“石浆磨”罢。

(二)

二叔传来的照片中,石浆磨的巨石下布满纸灰,仍有燃香之痕,显然前不久刚刚有人来此祭祀过。据二叔讲,这块石头同样是周边孩子的“寄父”。

在我家乡高坪峪的周边,只要是巨石或传闻中的神石,一般都会被人们当神一样祭拜,如仙人石,如石浆磨。在蓉轩公的《古迹桥梁茶亭庵院记》中,还有“水口山内有巨石,直立如人,居人有认为记父者,谱中称石和尚,即其地也。”的记载。因此即便你今天来到高坪峪地界,只要看到大一点的石头,极有可能就是数十个孩子认的“寄父”,类似现在社会上称的“干爹”。

认石为父自古有之,从米芾拜石到《西游记》中石头里蹦出的孙悟空,石头被赋予了太多的神性与故事。想来,石头代表坚硬,在老百姓眼中就代表命硬,再加上一些的在他们眼中无法解释的神奇,石头便被赋予了神一般的意义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近日看《南怀谨选集》,南老在讲述中就讲到杭州西湖边有块“三生石”。“三生”在佛教中代表着前生、今生、来生。《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七记载:

富家子弟李源与惠林寺住持圆泽禅师是知心好友。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了三年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的那位妇人也随之生产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大意是,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说罢牧童掉头而去。

又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八十岁。

在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今天杭州西湖天竺寺外,留下来一块大石头,后人就把它称为“三生石”,用以记载圆泽和尚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的其情之高,其义之厚。

(三)

“三生石”以石为记,实为无字之史与无字之书。在现实的俗世里,也正因为石头的坚硬与长存于世,还被作为载体,作真正的有字之书传世。比如用作碑记。

在我的老家高坪峪,这样的用途又有若干种。

有指路碑。在老家的乡间小道,即便是一个初来窄到的人,基本也是不会迷路的,因为每一个三岔路口,都会布满密密麻麻的石碑。这种碑叫指路碑,碑上雕刻的内容除了地名不同外,形式基本一样。碑的上方不约而同地会刻有一张弓,然后是左中右三支箭头,分别指代不同的方向,下方中间会用大字写上“箭来碑挡,弓开弦断”,两边会写明左走哪里、右走哪里。不明就里者会以为这就是一个指路碑,其实不然。

这种碑的玄机不在碑上,而在地下。每一块碑的下面都对应埋有一个小小的包裹,包裹中包有一个小孩子的生辰八字。为什么要埋?按家乡的说法,是为了防止梅山神张五郎的将军箭。

老家属于古梅山核心区域,梅山神张五郎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神,别的神都是正常行走,独张五郎是头在下,脚在上,双手行走,而且口含钢刀,背负弓箭,向上的脚心还各有一碗水。据说张五郎神通广大,经常要召集童兵作战,他若看上了谁,便会朝谁射上一支将军箭。因此在家乡广泛流传的说法是,只要哪个家里的男婴整天哭闹不好带了,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病,或查出来又总是治不好,乡亲们就会想到十有八九是被射将军箭了,于是乎就会择其吉日,选一个夜里偷偷到一个岔路口,将男孩子的生辰八字埋于碑下,以防张五郎的将军箭。虽只是传说,但在老家已经形成民俗。小道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指路碑已经成为梅山地区独有的文化名片。

再有庵堂碑、祠堂碑、桥碑、亭碑等。与其它地方一样,老家高坪峪虽然方圆不过五十多华里,但遗留下来的各种桥碑、亭碑、祠堂碑刻无数,它们成为极其珍贵的传世之宝,向今人讲述着历史,讲述着前人的丰功伟绩。

湖南新邵、隆回、新化三县交界处的金凤山庵堂,历史上曾几修几毁,相关记载也断断续续,今天只残存后人捐建的三间小砖房,基本没了庵堂的样子,今人也已经很难从典籍中了解到这座庵堂的过去。

去年五月,我与新华社及中国旅游报的记者来到这里,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我们跨沟越坎,来到幽湿无比的庵堂后边,一股阴潮之气从地面蒸腾而上,让人感到微微的清凉。几块布满泥泞的石碑残块无声地躺在那里,也不知已经躲了多少年。我们找来清水,拭去泥土,竟惊讶地发现最近的一块都是刻自雍正五年,即1727年,距今已经有近三百年光阴。碑上依稀记载着当年建庵时的经过与捐者名册,它于这座庵堂甚至这一方水土而言基本是无可替代的。至少在我看来,因为它,这座庵堂与这片土地就有了传承,因而也使这十重大界山有了文化的灵魂。

在新邵县迎光乡黄岩村斋公坳茶亭遗址处,亭子早已经倾废,巨大的石基里边杂草丛生,据当地人讲,已经至少几十年没人来过这里了。巨大的石基屹立在这深林之中的山隘之处,更象是一座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城堡,就在这城堡的石拱门入口处,就立着一块长满清苔的石碑,上边字迹仍清晰可辨“施茶田碑”几个大字,下边记录着这座茶亭在清代康熙年前复修的过程及捐建名单。茶亭遗址中间,散落着十多块巨大的石块,有的曾被当作石盆使用,有的显然是被用作喂马的料槽。在距离遗址二十多米的山坡另一侧,有一块记录更加详细的残碑仰天躺在草地上,应该是以前被路人用来歇脚坐下之用。这样一件珍贵的文物,久置空山,无人问津。但它存世的价值,却从来没有减掉半分。

当然最普遍的还是墓碑。

在我的老家,提起墓碑实在是毫无新鲜之处。为何?自苦以来,老家大凡老人过世,三年之内必在其墓前立石碑一块,上书逝者名讳及生殁日期,尤其边上必列出其子嗣名字,以昭告其后继有人。注意,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墓碑上一般不会列出女儿特别是孙女名字。以我祖父的墓碑为例,父亲三兄弟,在定祖父祖母墓碑上名字时,我的女儿就没有列上去。可笑的是,当时我堂兄和我都还没有生儿子,但大伯与我父亲竟不约而同地在我祖父墓碑上无中生有地各自为自己多刻上了一个孙子的名字,其中我的儿子取名国盛。后来去年我果然如我父亲所愿生了个儿子,父亲捧若至宝,逢人便说是他求来的。此算插述,暂且不表。

刻碑传世本是司空见惯,但后来我越来越发现老家墓碑确有着其独特的传世意义。我到北京工作后,经常去外地出差。我惊讶地发现,尤其在中国的北方,许多墓竟然就是一座土堆,是根本没有墓碑的。夫人是苏北人,当地的墓也很少有墓碑,据夫人讲,过去也曾有碑,但大多只是一根木柱或水泥柱,上刻逝者名讳,根本不会像我老家那样,把子孙后代都刻上去。夫人感触地说,看到我老家把子子孙孙的名字都刻上墓碑,最大的感觉就是有了家和家族的概念,在先人的墓碑上刻有自己的名字,就能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家族的精神与文化传承就不会断,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小墓碑承载着家族文化血脉的延续。

其实何止是家族精神的传承。几年前,老家的人们从隆回县高平镇附近的一条小沟里,挖出了一块抗战时期的石碑,上书“民族魂”三个大字。经核实,碑上字乃民国时期第十八军军长胡链所题。

1945年,日军欲作垂死挣扎,意图攻占芷江机场,我老家高坪峪,正处于日军116师团109联队攻取龙潭必经之地。一场异常惨烈的血战在此打响。从当年4月9日开始至6月7日结束,在高坪峪境内,我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战役20多场,歼灭日军1000多人,我军阵亡600多人。其中18军18师作为高平抗战主力部队,阵亡将士300多人。1945年秋,为纪念这些阵亡将士,18军18师联合当地在现隆回县高平镇高平中学的后山坡上专门修建了公墓,后人将此称为“万人堆”。遗憾的是,在后来的破四旧行动中,这座公墓被彻底捣毁,碑刻荡然无存。

这块被发现的“民族魂”石碑将人们重新带回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新一代的家乡人被当年的民族英雄们所感动,所折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块碑又一次点燃人们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激情,一位老人自费4000多元,在当年的歼敌战场——隆回县高平镇侯田乡白沙界至铁山的花岗岩悬崖上镌刻“卫护河山”四个大字;一批年轻人开始团结起来,自发组织捐款,为筹建高平抗战烈士陵园而奔走呼告,位于月台山的烈士纪念碑已经基本竣工。

这就是石头作为碑的价值。

(四)

石头是大地的骨胳,有着宇宙的浩然之气。

在我们脚下的深处,石头也有自己的王国。

有一点我可以断定,在我老家高坪峪方圆五六十里的地方,东至新邵巨口铺,西至隆回望云山,南至隆回九龙山,北至十重大界,地下绝对是一个四通八达的世界。望云山的阴河可以通到侯田的罗背殿,罗背殿的阴河又能从新邵迎光的顺水桥出来,而顺水桥的阴河又可通到巨口铺镇基冲的溶洞里。这,都是典籍与老人的传诵中证实了的。

除了望云山的“鸡鸣鼓响”,在高坪峪的一些地方,仅仅是跺跺脚就能听到地底深处传来的回响。从高平镇梅山村往望云山方向有一个小坡,千百年来,只要路上走过,稍重几步,就会听到地底传来“咚咚”的回响,久而久之,当地人就将这里称为“响鼓岭”。

2017年的9月23日,我组织家乡的探洞队深入新邵县迎光乡与巨口铺镇的一些地方探险,结果发现地下溶洞成群,队员们深入到了基冲村的地下溶洞,历经数个小时,穿阴河,入小洞,时而攀援而上,时而匍伏前行,阅尽各种奇石、怪石,观音坐莲有之,陌上梯田有之,十二生肖有之,可谓千奇百怪。其它地方,虽然有些地方的溶洞被泥浆封死,但基本可以断定,迎光乡桐木村,巨口铺基冲村、侯家村、小水村,隆回县岩口镇的大观新塘等地的地下都有不亚于梅山龙宫的巨大地下溶洞群。难怪老人们说古高坪峪水浅地薄山剥皮,原来是道地下溶洞成群如幻境。

石头搭起了这一方土地,也搭起了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格。

家乡人的性格就跟石头一样的硬。

明代嘉靖年间的《新化县志》描述当地人“性直而恶欺”,性格跟石头没什么两样。说话从来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做事从来行侠仗义,从不贪生怕死。于是就有了“梅山峒”朝廷千年打不进,“旧不与中国通”;“桃花源”隐居世外作高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周作邦宁断十指也要打赢官司,替族人争光;杨再兴凭一把银枪,深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等等。

这种性格甚至影响到整个湖南人的族群。

近现代光湖南的一个湘潭就有三块有名的石头。毛泽东小名石三伢子,一生扛起红旗闹革命,是为红石头;彭德怀出生于湘潭的乌石铺,其人铁面无私,横刀立马让敌人闻风丧胆,是为黑石头;齐白石出生于湘潭的白石铺,一生笔墨春秋,留下不少传世佳作,是为白石头。

三个人命运不同,性格都刚直不阿;三块石头颜色不一,质地却坚硬如铁。

——————————————————

古高平传奇轶事之二:仙人石的传说

——————————————————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