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上了清华才知道: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 比人和狗都大!

文章发布于:2019-10-28 12:52:07

本众号主要提供教育资讯和热点资讯,为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服务,弘扬正能量。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字“侠客仗剑行”或微信中搜索“侠客仗剑行”并添加关注,每天可收到精彩资讯!


本文转载自:高中学习资料精选(ID:gzxuexiziliao)


在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一位学生代表的发言让不少在场的学生和家长印象深刻。 



她叫张薇,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毕业生。在清华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这个95后作为唯一一位本科生学生代表发言。
学习哥
她来自甘肃镇原——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国家级贫困县,那里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第一次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实验环节,她甚至没有见过比赛所用的仪器。当她终于找到仪器开关时,实验时间已经到了。
学习哥
她说: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不同地域的教育差异如此巨大,短暂的失落也在我心底埋下了改变家乡教育现状的种子。



经过高中三年的拼搏,她来到了清华园。然而,接下来的生活并没有那么顺利……
学习哥
她的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竞选班长不成功,报名实践支队长也失败了,仰卧起坐100分只拿到了20分……


“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她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
学习哥
但只要咬牙坚持,生活就会给你惊喜。后来,她参加了辩论赛,和小伙伴一起获得了“辩论好声音”的冠军;她的仰卧起坐及格了,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据了解,这几年,她获得了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发言完整视频↓↓↓


在不久前的2019清华大学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点了四个孩子的名字,其中就有来自云南宣威阿都乡的学霸林万东
学习哥
在2019年全国高考中,林万东考取理科713分,通过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被该校自动化系录取。

了解,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是中国深度贫困地区。由于父亲有腰伤,无法干重活,全家的经济来源都靠母亲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砖背沙。
学习哥
高考结束后,林万东到昆明的一处工地陪母亲一起打工。他在日记中写下:“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成绩出来时,林万东正在工地搬砖赚钱,得知考了713分,他喜出望外。他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的写照。

学习哥
同样是2019年考上清华大学的江群,家在贫困的小山村,商城县余集镇塘湾村。据所知,2008年他的父亲查出肝硬化转肝腹水、消化道出血,因救治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外债。江群的家成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江群和他父母的合影


为了摆脱贫困,江群的母亲在别人弃耕的十几亩土地上辛勤耕种,养了两口老母猪,还辟出一块菜园。在种庄稼的空闲时间她也会打零工,帮别人犁田、打耙、捆稻、挑稻……就这样,江群的母亲靠着打零工、卖农作物和猪崽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邻居说,江群妈妈干的农活,需要3个男劳力才能干下来。常年的过度操劳使他的母亲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只能依赖药物维持精神状态。

在家庭的重压和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江群却从未放弃学业,他反而感谢命运带来的磨难:“少时家境的贫寒,让我明白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母亲的叮嘱更让我清醒。所以我比任何同龄人都清楚,学习是我唯一的出路。唯有刻苦学习,才能走出农村摆脱贫困。正是这种信念让我考上了理想的高校,所以我感谢贫困,种种的磨难让我更加坚强。



还有2018年考上清华大学的单小龙,宁夏西吉县人,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母亲患病多年。父亲和哥哥在外打过工。他是全家人的希望,在2018年的高考中以676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录取,听说,他是家乡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
学习哥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单小龙还在外面打工。他要帮助家里减轻负担,每天早上9点就在工地工作,单小龙每天在工地差不多要搬12000公斤的钢筋,连包子都只能吃素馅的,“一个素馅的包子比肉馅的要便宜3毛钱”单小龙说。有时候也想休息一下,但是为了完成上学的梦想,他要坚持下去。想,他知道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好,以后要上大学肯定还需要更多的钱。



上学这么多年,同学却连他的微信都没有,原因是单小龙只有一个破旧的按键手机,而且就是这部手机,也是父亲已经用了三年后送给他的,这部手机也是他和在外打工父亲联系的唯一纽带。
学习哥
虽然其他同学用的都是智能手机,可单小龙知道,自己不能去攀比,自己应该去跟同学比的只能是学习。因为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只有学习,除了这条路,再无他途。



还记得2018年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崔庆涛吗?2018年高考,学文科的崔庆涛考了669分,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录取。看到报道,当邮递员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送到崔庆涛手上的时候,他正和父母在箐口塘水库旁边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拌砂浆。
学习哥
学习哥
崔庆涛家在会泽县者海镇五里牌村绿荫塘小组,他父亲崔茂荣当年44岁,夫妻俩前些年都在嵩明打工,直到崔庆涛要读初中了,崔茂荣才回者海来,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崔庆涛的妈妈许树兰一直在昆明务工,并带着小女儿在嵩明读小学,前些天学校放暑假了,娘俩才从昆明回家来。


学习哥
2018年, 河北贫困家庭女孩王心仪高分考入北大中文系。她写的一篇关于自己、关于贫穷、关于希望的文章,被网络媒体冠以“感谢贫穷”之名,广泛报道,引人注目。认为,这是一个在困境中努力奋斗、心怀感恩、正能量满满的故事。



她说:感谢贫穷 ,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
学习哥
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重重地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播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再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会出不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


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学习哥
觉得,除了羡慕,更是钦佩,农村学生为了抓住这个改变命运的机会,付出了太多努力。


很多县高的学校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可能一个教室里能坐七八十人,学习哥曾听说,在有的学校,坐在第一排的学生伸一下脚就可以碰到讲台,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可能半个身子就在教室外边,就是这样的条件下,仍然走出了无数优秀的人才。
学习哥
他们之所以这么拼,这么努力,是因为他们深知,作为一个农村学生,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为此,只有拼了!



几年前,一个名为《刘洪强上大学》的摄影专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引发了各大媒体争相转载。
学习哥
专题以纪实摄影的方式,记录了一名云南籍贫困考生从考前复习至入学报到的过程,客观表现了“高考”给农村孩子以及他们所在家庭带来的影响。



“每天都要控制自己的花销,一天不能超过10块钱。”刘洪强每天最多只能吃一餐荤菜。每天学习到深夜,靠洗澡给自己提神。
学习哥

图片来源:凤凰网


高考后的刘洪强不负众望,以579分的成绩考入了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在大学期间学校不仅给他减免了很多费用,社会上还有很多爱心人士给予他帮助。
学习哥
大学毕业以后,刘洪强进入浙江吉利汽车宁波杭州湾制造基地,成为那里的一名员工。


图片来源:中国人的一天


在以前上学的时候,由于自身条件问题刘洪强每天都吃不饱饭,大部分时候他是饿着肚子的,毕业以后就没必要这么辛苦了。在工作单位吃饭的时候,他点了18块钱的午饭。
学习哥

图片来源:中国人的一天


刘洪强说,希望将来能够撕掉贫穷这样一个标签,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大城市,让他们跟着自己沾光享福。
学习哥
每年高考后,都会有人质疑衡中、毛坦厂中学、郸城一高的教学模式,这些学校也被冠以“高考工厂”……但学习哥提醒,批评者没有看到的是,这些年打造“高考神话”的学校,都是在位置偏远、又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做支撑的地区:


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学所在地衡水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河北长期倒数;名校毛坦厂中学,地处大别山深处,不少人都说它“在地图上找不到”;郸城一高地处豫东,经济落后。
学习哥
白岩松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评价毛坦厂中学:
毛坦厂中学它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打工家庭的孩子。你想想,能把院墙外的柳树当神树去祭拜的,都不是富裕的父母。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一些画面跟我们的认知不一样,就说“看,多愚昧,还拜神树”、“不就一高考吗?还上万人送别”等等。

(图片来源:央广网)
我对毛坦厂中学充满理解,特别是当你了解到这一个又一个毛坦厂中学的孩子的背后是哪样的家庭。我们不一定完全认同这里涉及到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等等东西,但是我愿意用温情去面对毛坦厂中学。还把梦想放在高考上,这是好事儿,别破坏它。学习哥


之前有一部纪录片《高考》,看哭无数人。片中班主任在考前动员时,是这样说的:学习哥


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公路,没有任何资源,这里的孩子要想改变命运,只能通过高考。觉得,他们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这些没有伞的孩子,只能选择拼命学习,利用起手里的每一分钟,多背一个单词,多刷一道题,比同龄人用力百倍地奔跑,才能换得一张开启未来人生的门票。
学习哥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高考即使不是唯一的路,也是最公平的那条。


考上北大的崔庆涛,来自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会泽县地处乌蒙山深处,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这个曾经享誉四省八方的“千年铜都”,近年来却因教育而闻名。查询信息得知,近5年来的高考,该县有98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20826名学生被本科院校录取……


在会泽,孩子从小就懂得“多读书,不读书就没有出路”的道理。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也成为会泽从上到下共同的目标。“贫困学生走出大山也就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山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城市最美的房子在校园。会泽县教育局局长张宏说。


据张宏介绍,10年前,会泽县仍有40万平方米的低级校舍,目前已全部拆除并新建了90万平方米的新校舍。近5年来,全县累计投入17亿元在教育基础设施上,各学段教学条件都有了根本性改观。会泽县建立了贫困家庭在校学生档案,通过近20项教育惠民政策,建立起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

学习哥

会泽县城边的以礼中学,每顿都有18个以上菜品,荤素搭配均衡。校长查沥波说,全校2756名学生均寄宿,通过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资助和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学校尽力让孩子“吃得饱又吃得好”。

学习哥

同样不简单的,还有甘肃会宁。


会宁是名副其实的穷。会宁,地处甘肃省会兰州东南约150公里,总人口58.3万,其中农业人口55.8万,是典型的农业县。会宁十年九旱,水资源极为短缺,人力挑水,或者用牲口拉水是很多会宁人一天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至今超过85%的农村人依然靠水窖集雨来解决饮水问题。学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也导致会宁极度贫困,早在1986年就被列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6975元。

学习哥

但就在这样贫困县,却诞生了一个教育奇迹。根据会宁教育部门统计消息得知,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会宁已累计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1万多名,其中,硕士5500余名、博士1100余名。仅2018年,会宁就有13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最高学府。而40年来,有据可查,考上清华北大的会宁考生至少有122名。所以,会宁这样一个贫困县也赢得了“状元县”“博士之乡”的美誉。



有人概括,会宁高考成功的秘诀就在“三苦”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学习哥
2016年,会宁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7亿多元,其中,将近80%靠上级补贴,但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接近10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左右。会宁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人数超过5万人,发放金额为近7亿元。


而家长为了供养孩子上学也倾尽所有。不少家庭的生活状态是,男人在外打工赚钱,女人租房陪读。觉得,会宁的父母,愿意把家里一切押在孩子求学上。
学习哥
而会宁的孩子也学得非常苦,从早上5点半直到深夜。




一个好的背景固然对人生的起点有帮助,但不是所有的花苞,都能在同一片天空下盛开。
学习哥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各方面都是令自己满意的,认为,我们的父母已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我们最好的了,有些地方需要我们自己后天去努力弥补。


《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从小便被人说成是傻子,直到遇到了珍妮,珍妮告诉他要跑,于是他便开始了他奔跑的一生,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也许他是很傻,他的智商不足正常人的智商,但是他懂得,只要奔跑,不停的跑,他就一定可以成功,就不会被别人说成是傻子。
学习哥
有伞的孩子需要奔跑,没有伞的孩子更需要奔跑。


因为没有伞,没有比他人优越的条件,所以才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条件,以弥补这空缺。
学习哥
我们都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人生,从来都不是百米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从来没有哪个人是在起跑线上赢的。


既然上帝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那么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如果真的还有你现在没看的风景,那么相信,只要努力奔跑,冲破现有的局限,另一面风景的窗子一定会向我们敞开的。
学习哥
没有伞的孩子只有努力奔跑,倾盆大雨并不恐惧,恐惧的是停留原地。余生还长,岁月可待,向着曙光的方向前进,我相信,最好的一定在将来某个地方等待着我们。


 农村学子百般艰难, 但我从未放弃过!
知乎匿名网友
(上下滑动查看)
学习哥

一个农村女孩的独白: 上大学有什么用?
(上下滑动查看)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上学是一件能躲就躲的事。为什么要上学,要考大学?上大学有什么用?下面这篇文章,从最普通的视角,帮你思考。


我还小的时候,村里人便叫我大学生,因为他们觉得爱看书的孩子一定能考上大学。在他们眼中,中国只有两所大学,一个叫清华,一个叫北大。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胳膊底下夹本书在山坡上放牛的画面,被村人津津乐道,广为传颂,并以此为蓝本教育自己家孩子,我还没考便已经享足了考上的荣光。
  
坏事是几年后,我虽然考上了大学,然而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甚至不是重点。这件事情辜负了我们全村人的期望,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只有两所大学,一个叫清华,一个叫北大,其他的,考上跟没考上一样。


第一次高考落榜的时候,我撕了书,要外出打工。那时候我们村有姑娘外出打工的人家都富裕了起来,纷纷盖起了楼房,整个村子只有我一个姑娘在念书,也只有我家好几口人还挤在又小又破的房子里,衣服都是捡别人剩的穿。

上大学有什么用?

我不甘心,更不忍心。我妈也没苦口婆心地劝我,只是淡淡地说,你看她们打工回来的时候光鲜,看不到人在外面受了多少辛苦,她们没有文化,做的都是流水线的活,年纪轻轻,眼睛都要熬瞎。


女孩子青春就这么几年,等年纪大了回来找个人嫁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你想一辈子就这样的话你就去,我不拦你。

我知道什么叫做一辈子就这样了,幼年最好的一个朋友,格外好看的姑娘。我们一起上学放学,约好要考同一所大学。她成绩好,也愿意读书,然而拗不过父母,最终辍学。


几年后我回老家,她已嫁作人妇,麻将桌上袒胸露乳地给孩子喂奶,粗着嗓门跟周围的男人调笑。她已经不是我记忆中温柔细致的姑娘了。那天我们目光相接,彼此的眼神里都有了尴尬的意味,她冲我笑笑,拽了拽衣服,便接着回头摸牌了。

我去复读了,因为不甘心。不甘心一辈子窝在一个村庄,被时间遗忘。这世上村庄之外有城镇,山川之外有河流。我想去看看外面的河流与城镇,大地与人群,我想决定自己的步调和速度。

然后,我到了北方。

2009年9月我拖着行李来到鞍山,一梦四年。

10月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兼职。图书馆门口贴的招聘启事,我看了就电话过去,对方说,不好意思已经找到人了。


挂了电话,我不甘心,给她发了条短信:姐姐,不是要干涉你的决定,可是,万一,万一有意外的话,请一定考虑我。后来我真的得到了这份工作,给一个小姑娘当英语老师,做了四年。

回想起那四年,参加学生会、参加社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找到更多的兼职,生活被满满地填充起来,像一株刚被移栽的植物,努力把每一个根都深深扎入泥土里,带着不顾一切的偏执和勇气,想要赶快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学习哥我的四年大学,真的,挺精彩的。


故事讲到这里,你以为接下来就是普通人逆袭的热血励志么?对不起,要让你失望了。

2013年6月我拖着行李箱来到大连,住在5平米的隔间,在一个“坑爹”的早教公司实习,做市场做策划做活动做翻译,做女老板一时兴起就要做的傻瓜文案,每天无偿加班到晚上9点半,两个月后我离开,到另一家公司做前台。

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选中,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相难以服众。好在这家公司的前台并不是培养花瓶,要做很多行政事务,并且有很多转岗机会。我跟自己说,那就沉下心来从琐碎的事情做起,从添茶倒水分发快递开始。

想到这里我觉得挺讽刺的,2008年我不愿意复读的时候,我妈跟我商量想把我安排进邮政工作,我当时心比天高地跟她说,我才不要天天分发报纸信件一个月就挣那么点钱呢。


没想到六年后这句话一语成谶,有大半年的时间,我每天大部分工作就是分发报纸和信件,并且一个月就赚那么点钱,勉强糊口。


人生啊,有时候挺奇怪的,你以为你张牙舞爪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世界就会给你让路,可是命运只需轻蔑地一笑,一个巴掌便能把你扇得满地打滚,世界观重塑。

2014年的6月,距离毕业整整一年。在公司正式工作9个月,跟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大学没有教过我,要怎样和领导相处,和同事相处,也没教过我,做一件工作的时候,除了任务本身,还应该考虑什么。


我有的时候想得太多,有时候却想得不够,我总是没办法去精准地把握其中的度。我好像重新变回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脱口而出的每一句都是错,于是我只好选择沉默。

我忽然质疑起一切工作的价值,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是在浪费。我原以为自己可以把时间提炼成一只精纯的钟,可我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里面杂质太多。也许真的是这样,没什么可以完美,何况是生活。书本似乎教给了我一切,可我似乎什么都没学会。

原本以为一个月2000的工资已经算低了,可是走出门发现原来1500的也比比皆是。这个世界忽然到处都是大学生,梦想开始和大学生一样廉价到不值一提。我并没有凭借着专业找到一份高大上的工作,而是成为了这世间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白领。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曾经的不甘心,有时我忽然会想起天南海北的大家,我想问一句,你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么?可是,才刚毕业,就觉得厌倦了,以后漫长的人生,要怎么过呢?

所以,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篇唠叨满怀感概大学无用的吐槽文么?对不起,又要让你失望了。

更多的时候我一边跟自己说,别着急,慢慢来,一边思考着出路。不管工资多低,每个月我都坚持买书,坚持写文,保持思考,时不时提醒自己清醒,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看似安逸的生活麻木掉神经,不要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也许我现在还没有能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但起码有能力避开我不想过的日子。

时至今日我都感谢四年象牙塔的生活,功利一点的说法是,大学四年让我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了生命各个维度的尝试:


四年兼职,我给自己赚到了绝大部分的生活费,甚至能够小有余力地买一些稍微贵点的衣服,能去一些稍微好点的地方吃饭,能不委屈别人也不委屈自己地维持正常社交;


三年活动,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对梦想的单纯坚守,让我觉得人活着还是挺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大学让我认识了张先生,成就了我一生的好运气。


也许如果我当初不读大学,选择跟同村的姑娘一起出去打工,也许现在的我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也许我已经嫁给了邻村的小学同学,有了一个能打酱油了的熊孩子;也许我能比现在赚得多点,已经用青春和血汗换来的钱,给家里换来了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院子里还养了一群猪;


也许我能离家近些,这样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就能第一时间回去照顾她,而不是只能在电话里叮嘱她吃药打针;也许有太多的也许,每一个偏差都走向了无数的可能,而太多的假设与可能,都不足以清晰地勾勒出另一个版本的人生。


有一句话到现在还记忆深刻:没有伞的孩子,下雨的时候只能努力地向前奔跑。我真的很庆幸我读了大学,拿到了文凭,学到了一技之长,学到了在这个社会上,除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以外的生存的本领。


人生的选择太多了,每做完一个都觉得失去了太多,只是这其中的利弊,又怎么能在做选择前,就分斤拨两地计算清楚呢?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可是这世上又哪有稳赚不赔的人生呢?


大学只是你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它决定不了任何人的人生。不是你上了大学或者大学上了你,四年下来你就会有什么质的改变。可它在你最为莽撞也最为勇敢的青春岁月里,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


在这里,你不用过早地背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也不用过早地学会成年人的计算算计。它让你站在世界的边缘,纵情体会着年轻,知识,勇敢,努力,朋友,这些带来的美好。让你真正踏入人生漫无涯际的孤独与荒凉后,能凭借当初的记忆为自己点一盏灯。


因为你知道那些美好你再也遇不到了,所以你才能擦擦眼泪,狠下心来,整好铠甲,磨好兵刃,准备开始人生新的战斗。


请大家记住
只有努力过才有资格说放弃


感谢努力不停的自己!
知乎匿名网友
(上下滑动查看)
小学(十八线小农村)--->中学(十八线小乡镇)--->高中(十八线小城市)--->大学(省会)--->研究生(北京)--->博士(国外)。


这是我这26年走过的路,一路走来只是觉得自己很幸运(从来没想过跟年薪百万清北三连或者前面在北京拿教授的前辈比)。小时候吃饭都是个很大的问题(90后有饥饿回忆的人应该不多, 但是当地当时并没有如此不堪,只是家庭变故导致)。


小学在农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毕业后小学就倒闭了,不得不说很幸运。小学放学了回家带本书放牛。迄今回忆起来那应该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年纪还小,不会意识到贫穷带来的种种问题,放牛的时候读各种从别人家借来的书,有种放飞自我的感觉,现在很难再找到这种感觉了。对我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保尔(可能很少90后读这么老土的书,但是当时是挺受鼓舞的,保尔和佟丽娅的爱情以及为了革命......)还有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一直觉得小时候读过的这些书才是形成我现在价值观的基础(因为现在读书少的原因)


中学在镇里,从家里骑车一个小时的路程,当地算是个不错的中学,很幸运的考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结果二中校长带着班主任来家里做工作说想让我去二中,学费生活费都不用家里负担,我当时想还不错,反正二中虽然不如一中,但是也没有那么不堪,家里又穷,就跟父亲商量去二中,结果死活没同意。这个我必须感谢他,虽然后来的路从来都没跟他商量过该怎么选择,但是这么多年回头再看这个选择无疑是对我影响很大,因为体会到了学校层次的差别带来的资源的巨大差距,所以后来考研考博一直都是在向外面最好的学校走。


高考考了当地的一个冷门专业,本来打算复读,复读的学校都找好了,但是考虑到自己高二生病后一直身体状况不好还是选择不复读。从此开始混日子,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招聘的都是些什么公司,感觉自己学了几年一个月3k,真的是很嘲讽。本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身体变得比以前好了,可以专注的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


大学室友是个”奇葩“,很幸运的能碰到这奇葩, 他是那种你跟他聊两句就会觉得十几年之后这人应该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的感觉。受他的影响,考研到本专业最好的学校,以为自己会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工作的,结果又受这个室友影响,申请了出国,很幸运的拿到本方向国外最好大学的offer,开始四年的博士。曾经有两年时间一直深度焦虑,担心回国压力太大导致手头工作不能继续,好在老板及时意识到问题让我去学校看心理医生,经过半年时间终于可以正常进行工作。


有时候夜深也会思考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觉得除了幸运之外,再没别的,在需要做重大选择的时候一直有人帮助自己,所以博士期间资助过一个学生一年,希望他能像我当年一样可以不用担心没生活费。可能在老家十八线农村父母眼里我能混到现在这样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但是跟同龄人物质方面比起来还是差距非常大,待人接物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大概是下面几个主要的问题。


1.没有接受有效的指导和早期规划,跟风。这个应该是很多农村出来的人的致命通病。因为周围没人能给你有效指导,父母长辈基本一辈子都生活在当地熟人圈子,这些人很少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当年收到录取通知书我爸的第一句话是还不如xx管理学院(录取的其实是个211,xx管理学院名头在他们看来高大上,其实是个垃圾)。包括我自己做的这些选择,只是觉得自己要一直不断的往外面走,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很长时间我自己是想不明白的,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指导自己。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是参照以前的学长学姐毕业的路,但是因为学校层次不高,好工作很少,结果很多人跟风选了当时看来还不错的短期来钱快的销售(我没有鄙视销售),但是其实很多人是不适合销售的。


2.自尊心特别重,清高。现在的老板多次提醒需要跟别人打成一片,但是自己一直觉得是浪费时间。我一向是耻于与以前老板那样的垃圾共事的,但是这种人在国内那种各种机制不健全的社会下才是混得如鱼得水,如今也是。如果你想在国内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让自己能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


3.不懂拒绝,或者是不敢。学术界垃圾很多,尤其是60后土博。我当时担心不让毕业,不放我出来,硬生生的扛下来。现在想想其实不必,很多人就是觉得你农村出来的就好欺负,你怼他几次他就不敢欺负你了,最大的代价就是退学。有时候你当时想的天塌下来了,事后回想其实没自己想得那么差。


4.急于变现,不敢冒险。国内社会浮躁大家有目共睹,年轻人刚毕业就只能想着房子车子,把这个当作目标,但是等到35之后其实大多数人,都会有房子车子这些生活基本物质(我不成熟的猜想,一线城市除外)。农村出来的家里能给自己提供经济上支持的凤毛麟角,所以赚钱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但是40岁之后城市出来的同龄人可能有自己的事业了,农村出来的被迫提前预支自己的事业来买房买车。延迟满足对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很奢侈,但是现在博士满地走的社会,对大多数本科生来说能做的最好的投资其实是读研读博,沉淀自己。因为本科出去工作的几年其实赚不到什么钱,家里物质条件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很大的改变,而且以后的路还长,硕士博士在职业道路上的高度比本科强很多(包括挣钱),能一直读下来是很奢侈的。虽然时不时会有各种新闻报道博士混得如何如何惨,但是就我周围的人来说,博士幸福感是最高的。


5.管理方面知识缺乏。刚出来跟老板讨论一些项目管理的时候很多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概念。一个是自己专业方向并不直接涉及到项目管理,另一个原因是自己周边人从来没有提醒过你需要这些知识来帮助你长远的发展。


6.难以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可能大部分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都心里负担比较重,担心自己混不好。其实没人在意你混得有多差,别给自己加戏。


7.最后,最重要的一条。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自己想走的路,这个其实是很奢侈的,比挣几百万我觉得更有意义(几千万另说)。国内社会是个扭曲的社会,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个俗世社会的强者,你可以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总有一个地方能安放你想要的生活。


最后共勉,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感激涕零。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免责声明:图文来自网络,若侵权则删。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