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2021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未来有更多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

文章发布于:2021-12-28 14:39:58



近日,《2021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发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最新研究成果。《报告》聚焦“新发展阶段劳动力市场变革新趋势”这一主题,从就业结构、就业质量、新就业形态、绿色就业、城市群就业、老龄化与就业以及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就业等维度出发,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变革的新趋势和新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image.png



《报告》认为,劳动力市场变革是实现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新发展阶段对劳动力市场变革提出的新要求主要包括: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要求劳动力市场要把提升就业质量作为核心;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要求劳动力市场主动做好结构性调整;扩大内需战略和共同富裕目标有效实施需要改善劳动者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格局;数字经济和新产业、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要求提高新就业形态的重要性;国民经济循环畅通需要提升劳动力要素配置效率;绿色发展目标要求长期创造大量绿色就业机会。
 

image.png



01

中国劳动力市场主要特征

1.就业结构调整将加速
近10年来,中国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到2020年,这三个数字已分别变为7.7%37.8%54.5%2020年,第三产业以54.5%GDP占比集聚了47.7%的就业规模。生产要素和劳动力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进而推动和实现产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多劳动力被吸引进来。
2.就业质量呈现分化性提升
就业质量的提升很难同步,不同人群的就业质量有可能进一步分化,主要表现为,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质量将进一步分化;不同区域的就业质量将进一步分化;高人力资本者与低人力资本者的就业质量将进一步分化。
3.新就业形态将成为新常态
以网络平台为重要支撑的新型就业市场迅速扩张,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迅猛发展,新就业形态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已成为我国劳动力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image.png



4.绿色就业将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双碳”目标下的低碳发展将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最直接的就业岗位增长体现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相比传统的煤炭生产领域工作岗位,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往往更加清洁,对从业人员更加友好,当然,人才素质要求也更高。据相关数据和资料,对中国城镇部门与绿色就业相关的传统绿色行业就业人数进行粗略统计,2019年我国城市绿色就业总数已超过4500万人。
5.劳动力市场空间格局将重塑
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劳动力吸纳能力差异显著;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劳动力市场均衡发展的持久动力;“一核心+多辐射”的长三角经济区将实现人力资源市场的质量升级;大湾区呈现国际国内“资本-劳动力”双升趋势;成渝经济圈将成为人力资本高地的“后起之秀”。
6.城乡劳动力市场将更加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城镇化的推进,而城镇化的推进以人的流动为本质特征。从城镇化率指标来看,1953年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13.3%,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提升,到2021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已经达到63.9%,增幅达到50.6个百分点。
7.劳动力市场政策将深度调整
主要表现为基于老龄化趋势的政策调整任重道远、基于城镇化新阶段的劳动力市场政策须进一步调整、基于新就业形态的人口素质提升工程须持续推进、应对劳动力市场不确定性风险政策须加强。
8.就业优先政策将全面强化
稳岗托底是维护全体人民利益和社会安定的基础;重点行业就业调整是科技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解决重点地区就业问题促进劳动力市场空间协同;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是补齐就业短板的重要措施。

image.png



02

中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今年以来扎实推动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并对“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力求稳定就业大局。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做好就业工作,指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
报告认为,为致力于应对劳动力市场变革,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政策选择。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就业之基;
二是把发展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三是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四是继续推动就业结构升级优化;
五是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六是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护政策体系;
七是进一步强化劳动力市场融合政策;
八是大力推动以“素质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九是积极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政策。
 

image.png



03

新就业形态将成为新常态

《报告》显示,新就业形态将成为新常态。以网络平台为重要支撑的新型就业市场迅速扩张,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大约6亿人,到2020年,参与者已经增长至大约8.3亿人,涨幅38.33%。其中,平台企业员工数从2016年的585万人增长至631万人,增加了7.86个百分点。
据权威数据表明2021中国909万大学生毕业,其中选择灵活就业的大学生约占毕业直接就业学生人数的13%,较之前有所提升。也就是说2021年全国有118万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平台创业

image.png



前面说到,我国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吸纳了更多就业人员,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有效扩展了新的就业空间,“双创”激发了新的就业增量,成为中国就业韧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不断拓宽新的就业空间,有数据表明2010年以后,随着新经济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吸纳了约1亿人就业,并且保持着持续的强劲的增长力。
今年12月8日至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这是“灵活就业”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被提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正在加速向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渗透,推动了社交电商、直播带货、无接触经济、在线教育、养老医疗、体育健康、旅游文化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的兴起。服务需求的大幅上升,拉动了就业岗位的快速增加。曾湘泉还说,“电商、电竞、泛娱乐等直播平台,虽然自身的员工数量不多,却间接催生、带动了大量的社会就业。”
 

image.png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激励之下,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快速增长,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就业渠道不断拓展,逐渐成为增加就业的主力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良教授说,近些年新兴职业种类越来越多,传统业态也在发生转变,一些企业的工作时间、场所、任务、方式都更趋灵活化。灵活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之传统业态的灵活性转变,使得灵活就业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在冯喜良教授看来,这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灵活就业”的重要背景。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平台创业已获得国家政策和战略的认可和重视,极大程度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稳定了就业大局,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人选择灵活就业,特别是年轻人。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