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我找了份月薪 1600 的工作,俩月年轻了5岁

文章发布于:2023-03-13 15:25:58

“你厌倦现在的工作吗?”


我问了问身边的同事。


得到了清一色的回答:


“别问了,烦死了。”


好像现在只要在年轻人面前提工作,就打开了他们负面情绪的出口,劈里啪啦一通往外倒。


逼仄的工位困住了太多年轻人的灵魂。


无时无刻不在“煽动”着他们去换一份自由的工作。


有人幻想,就有人实践。


这几天,#字节女员工辞职卖快餐#的消息,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她原本是大厂格子间的一名普通员工,因为厌倦了程式化的工作流程,不想再被日报、周报、月报和各种述职报告烦扰。


干脆辞了职,带上围裙,做起了快餐。


每天工作很细碎,要买菜、洗菜、切菜、炒菜、打菜、洗碗,忙起来也不比从前轻松多少。



但她说:


“现在的自己开心多了。


因为搞完就能下班,每天的收益都看得到。


更重要的是,再也没有那么多令人秃头的事情烦恼了。”


摆脱了职场束缚,开始自谋出路,连空气中都充满了自由的味道。


很多人不理解,现在的年轻人都怎么了?


一言不合就辞职。


浪费了多年的教育,脱下长衫去干体力活。


他们到底在职场种遭受了什么?


又是为什么,放弃了体面的工作,一个个做起了体力活儿?




先来破除一个偏见。


年轻人的工作看似体面,实际上并不轻松。


尤其是“心累”。


广告公司的李琦,工作五年了。


“在家人眼中,我的工作很轻松。


坐办公室的,风吹不着日晒不着。”


但实际上,这几年的格子间生活,早已让他的内心疲惫不堪。


先是条条框框的束缚——


按时上下班打卡自不必说,每日的日报,每周的周报,每月的月报。


每件事情都要向上汇报,要走OA(办公自动化),要跟进流程。


这些制度化的东西在占用下班的每一分钟时,也在消耗着他本就所剩不多的脑力。


更不要说总是突如其来的工作了——


李琦是策划岗,又单身,但凡公司举办大小活动,都得他上前助阵。


最长的一次连续工作,是双十一做活动。


任务下达的很急,加上身边大都是刚入职的新员工。


他一个人忙前忙后,在半个月里连“写策划”带“对流程”,连睡觉都得挤时间。


那时候,为了省钱,他租的房子离公司20公里开外,单程通勤就要一个半小时。


为确保更好地投入工作,他备了套折叠床、洗漱用品,忙不过来时就在公司将就一晚。


这一睡,就睡了整整一周。


直到一天被窗帘缝透过的阳光晒醒,他一瞬间恍惚了。


别说风吹不着日晒不着了,他已经很久没晒过太阳,也没走出过这栋大楼了。


他开始不由自主地丧气起来,怀疑工作的价值,甚至怀疑活着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30313152353.png


而更令他难过的,是公司的不近人情——


有次因为做阑尾手术,李琦请了三天假。


结果手术当天收到领导消息。


一句“身体好点没”的寒暄后,便开始下达本周工作任务。


“我能理解,在企业提倡降本增效的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不完成的kpi(关键绩效指标)。


你请假了,就意味着你的工作无人可做。


但我无法接受。


因为一旦身体不适、家里有事,你能做的要么是带病工作,要么是辞职换人。


你的情绪、你的身体、你的家庭,在工作面前统统要让步。”


刚工作时,因为身体好,精力足,他尚且觉得这样的工作节奏没问题。


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感觉自己熬不动了。


早出晚归的生活消磨着他的工作热情;


重油重盐的外卖,摧毁着他的身体。


加上遭遇了晋升瓶颈,工资涨不上去,活儿只多不少,身体和心情也越来越垮。


他不止一次萌生过离开的念头。


大城市的格子间,锁住了他的身体,也禁锢住了他的灵魂。


他能清楚感知到自己活力的消失。


这样的脑力劳动,他做得好辛苦。


“我的工作从不像外人眼中看起来的那么轻松。”


掰开像他这样都市小白领的生活,没有几个人真正乐在其中。




脑力劳动最令人头疼的,不是工作有多少,而是标准的难以界定性。


生产100块披萨,就是100块披萨。


每一块也都有自己可量化的标准,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但脑力劳动不同,它的下限极低,但上限极高。


它甚至都没有一个固定一个标准,告诉你做成这样就可以了。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


你昼夜不休做了好几版设计图,结果老板一句“不是我想要的”,你就得打回重做;


你写了好几版策划案,结果客户一句“不好意思,我们传播方向变了”,你先前的付出就都付之东流。


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更多时候你的业绩甚至不是以是否完成来界定的,而是以最终数据的好坏来打分的。


更没有人能在最终结果确定前,拍板说“按我这样做数据一定好”。


很多时候,你尽心尽力按照对方的要求改了五六遍稿子,写了三四个策划案,结果对方告诉你:还是用第一版吧。


这时,你心里会怎么想?


内耗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你的这些劳作,虽然耗费了心力,但可能客户看不到,老板不想看。


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你能力不足产生的无效支出。


到头来折磨的,只是你自己。


这样的情况多了。


你会不会怀疑自己的价值?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工作毫无意义?


你会不会觉得所谓的高薪、光鲜只是个幌子,其实你就是个提线木偶,按照别人的想法,开展自己的工作。


一点主动权都没有。


所以你看,现在年轻人口中喊的“精神内耗”,不是没有道理的。


更不是“无病呻吟”。


微信图片_20230313152400.png


有互联网朋友润奇跟我说,她的老板曾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能力强、要求高、很爱骂人。


“不管你交上去的文案、策划案写的有多用心,都逃不过老板的毒舌。”


长久的脑力劳动和低压环境,让她情绪压抑。


而且有时就算满足了老板的要求,但结果复盘时,数据却低迷到让她自我怀疑。


日子久了,干劲消失了,整个人哭丧着脸。


每天一动不动坐在工位,看起来忙了一整天,其实一个字都没敲下。


她也想放松,想不管不顾放纵一天。


可每周的周报,每月的绩效考核就像压在胸口的一块巨石,压得她没有一丝喘息的空间。


工作三年,像老了十岁。


头发大把掉,皮肤变差了,近视度数也加深了。


“放假回家,连我妈都不认识我了。


说我一个原先眼里带光的积极青年,现在一打开电脑就目光呆滞。


收到工作消息的十分钟里,叹了三声气。”


更为关键的,是我尽心尽力的付出老板根本看不到。


每季度的评比,看领导心情;


每年的晋升,看公司营收;


公司效益好了,给我一千块奖金;


公司效益不行,下一个裁员的就是我。


甚至当公司有了更便宜的人替代时,我的饭碗说没就没。


同事们时常聚在一起调侃,说公司发给我们的不是工资,而是青春的赔偿金。


在看不到回报、随时面临危机以及自我价值感缺失的三重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从暗无天日的格子间跳出来,摆脱脑力劳动,开始体力劳动。


工资少点就少点吧,至少没有精神内耗了;


工作时间也无所谓,至少单位时间里,你看得到自己的付出;


身体累点就累点吧,至少晚上睡觉不焦虑了。


实在不行,她也想出去送外卖,风吹日晒虽然累,但干一天就有一天的收获。


每一天的工作,都能有点看得到的意义。




于是,去过“能掌握”的生活,成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向往。


网上有一个话题:如果不考虑面子和薪资,你最想做什么工作?


底下全都是年轻人的心声。


“我硕士毕业,但是我想去农村养鸡,我真的好喜欢看鸡吃饭啊。”


“要是没有职业歧视,我想当路边修冬青树,给树剪树枝子,时常拿个大剪刀的那种工人。”


“我想在学校门口开一家书店+花店+奶茶店三合一那种,可以看着书喝着茶赏着花,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雕刻时光。”


“我想去养猪,我想看着我的猪从小小一只慢慢吃的又胖又壮卖个好价钱。”


三万多条评论。


每条评论都是一个被封印的灵魂,和一种想要体验的人生。



与以前的“口嗨”不一样,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将这样的“向往”,变成了“现实”。


985大学毕业的洛洛,曾是大厂的一名设计。


工资高,但压力大。


每天从睁眼到闭眼,工作日程中写满了需求。


工作这几年,她时常感叹自己活得像个老鼠。


“从地铁站出来钻进写字楼,从写字楼出来坐地铁回到城中村的家里,偶尔出来看看下午的夕阳,都觉得是一种奢侈。”



身心俱疲的她,在2022年裸辞了。


辞职那段时间,她四处游玩一圈后,突然发现:


原来人生不必按照一条路走到黑。


世俗要求的名校毕业就进大厂,一定是对的吗?


为了多挣钱压抑自己,一定是好的吗?


想通这些后,她觉得自己又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


她喜欢宠物,就给楼下宠物店投了份简历。


按照公司的要求,从头开始学习宠物美容知识。


如今,她已经在宠物店工作了两个月了。


上班通勤两分钟,加班面对的是可爱的狗狗,每月没有繁重的KPI,也不必被DDL(截止期限)驱赶着工作。


更重要的是,父母也很开心,因为他们的宝贝女儿每天都能回家了。


这样的生活,对于以前连呼吸新鲜空气都是种奢侈的她来说。


真好。


还有总被老板骂的润奇,她最终没忍住,还是辞职了。


在老家的超市里找了份理货员。


她说自己有洁癖,就是喜欢把东西归置整齐。


一个月1600,到点就能下班。


下班后不用拿着手机处理消息,领班每次路过她,还都会夸小姑娘做的真好。


短短两个月,家人就看到了她的变化。


她妈说:


“感觉我闺女这俩月,像回到了上学时候,青春洋溢的,年轻了五六岁。”


听着总是夸奖声,她别提多开心了。


脑力劳动干累了,换一份让自己开心的体力劳动,也未尝不是一种出路。




那是不是只要从“脑力活动”转成“体力劳动”,就一定会开心呢?


不一定。


一条路走不通时,从不是换一条路就能解决问题的。


体力劳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带来新鲜感,消解我们在脑力劳动中产生的内耗和低价值感。


但真正将它当作一份工作,每日辛苦八小时甚至要更长时间劳作时。


你会发现,它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轻松。


网友@无尽夏,曾有段时间在餐厅做服务员。


领班要求他们没有客人时,既不能呆站在一个地方,也不能离开迎宾的地方超过三十秒。


“我腰不好,站久了会痛,不敢再干这一类体力活儿了。”


另外,还有个最直观的问题:收入上的锐减。


辞掉工作去花店做兼职的@大眼怪,就面临了经济上的困境。


“花店的收入很不稳定,遇见节日多挣点,平日里进账很少。


我上个月到手才1600,只够房租和吃饭,给妈妈买礼物,都有点为难。”


因为不想受经济的苦,不得已,她又重操旧业,找了个小公司做文案,周末有空再去花店打工。


“没办法,工作是为了挣钱啊,挣不到钱的活儿,再开心有什么用?”



虽说人生的即时获得感更强了,大概率也能呼吸上新鲜空气。


但生活的拮据感也会扑面而来。


那些做体力活儿的中年人,是他们真的想要卖力气吗?是为了逃脱内耗才这么做的吗?


肯定不是啊。


只是他们在那个阶段没了更好的选择。


卖力气,成了门槛最低、最易上手也能最快获得回报的工种。


本质上和我们一从高校毕业,就选择了世俗认为的更匹配的“格子间”是一样的。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自主选择了自己脚下的路,而是被推着,不得不走上这一条路。


所以,我写下这篇文章,不是劝你不顾一切地去辞职,去过“想要的生活”。


而是希望你可以在被推着走的时候,按个暂停键:


想想自己是不是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资本。


倘若可以选择,我当然希望你能自由、快乐,做自己想做的。


倘若很遗憾,不能选择,我只能劝你先做好手头的工作。


人生不是换条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不是每条路都适合你,也不是每种选择都要跟风。


多权衡一下利弊,或是多攒一点钱。


为自己以后的自由生活积累一点资本。


相信相信的力量,愿你早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