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绿农瑞丰:"一万年吃好饭"系列:好听吗?好听就是好吃的糯米

文章发布于:2020-03-20 17:52:51



《舌尖上的中国》说:“大多数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组合碰撞产生的裂变性奇观。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让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令人击节的相见恨晚。”


除了最简单的蒸煮,人们很早就利用大米制作出各种美食。相比于称霸主食届的粳米和籼米,糯米虽然也占领了一部分主食的“高地”。


但糯米因为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具有米质胀性小而粘性大的特点,于是人们另辟蹊径,利用它的“黏性”,与其它食材相撞,走出了一场别样的美味之路。



比如有“天作之合”的菜肴:桂花糯米藕、荷叶糯米鸡、糯米排骨、糯米粽子、糯米红枣、糯米肠、糯米饭、八宝饭等;


比如有“叫人动容”的小吃:年糕、糯米饭团、糯米烧卖、糍粑、汤圆、麻团、糯米糕等;


还有“相见恨晚”的甜品:雪媚娘、糯米滋、椰汁黑糯米、水果大福、糯米小丸子等。


当然,还有最叫人“拍案叫绝”的便是用糯米制作成的佳酿。


《晋书》中记载:陶渊明彭泽令,不为五斗粟而折腰,挂冠归,作《归去来辞》,种秫酿酒以自饮。宋代苏辙在《灸背读书》中吟咏:“寒衣补故褐,家酿熟新糯。”


image.png

蒸了500斤糯米做米酒


我们耕种并利用糯米的时间已经非常久了。糯稻在古代称之为“稌稻”、“秫稻”,俗称酒谷,它的米叫做元米、白元、或者通变、变元、酒米,糯米。


《山海经·南山经》里记载“糈用稌米”,意思就是说在祭祀的时候要用特别的糯米。


种植糯米的时间悠久,中国培育的糯米品种也多。根据游修龄先生查阅的12个宋代地方志,发现记载水稻地方品种有301种,其中糯稻就有88种。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很高,而古人的智慧也在为糯米的取名上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比如有以时节为名的:四月种六月收的品种有叫做蝉鸣的,在秋分前后成熟的叫做秋风糯等;


还有以形状来取名的:壳白边黑形似蝴蝶的叫做蝴蝶糯,色红如燕口者的叫做燕口糯等;


以颜色来取名:壳红而粒白的叫做关公糯,粒白如鹅翎者的叫做鹅翎白等;


以地名或人名来取名的:香芸占、金坛糯、观音糯、叶婆糯等;


最后是以糯米形态来命名的:壳黄有芒,熟时则芒谢的谢芒糯,糯秆软弱无力,不耐风水的叫小娘糯等。


这么会给糯米取名,自然是没打算“放过”糯米的,古人们决定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糯米”,演绎出一曲千姿百态的“糯米美食”文化。


周代的先民们喜欢用煮熟的糯米饭制作糍粑一类食品:“羞笾之实,糗饵、粉餈。”


到了晋代,有黏性的糯米就被人们用做包粽子的用料,周处作《风土记》中:“以菰叶裹黏米煮熟,谓之角黍。”


到了唐代,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用糯米制作的汤圆被称作“粉团”,是当时很流行的端午食品。


明末清初,糯米粉已经成为人们制作点心的主要用料。


《广东新语》记载,当时的广东人仅用糯米便制作米花、沙壅、白饼、粉果等点心食品。在清代顾仲编著美食指南——《养小录》中,还记述了用糯米粉制作的“粉枣”,制作非常精细。


其实不光我们汉族,各地的少数民族也喜欢吃糯米,有些地方,糯米还是他们的主食。


据说傣族人过去只种糯稻不种籼稻,以糯米为主食,所以现在还有一些年纪大的人吃不惯籼米。


糯米除了在甜品里大放异彩,还有一些“酸”的吃法,主要是利用糯米的乳酸发酵。


黎族利用糯米和淡水鱼腌制风味独特的“鱼茶”,侗族、壮族擅长用糯米腌制稻田里养殖的淡水鱼或猪肉,用糯米饭和辣椒等调料腌制的鱼肉酸甜可口。


黎族鱼茶


壮族五色饭


而且因为糯米的黏性,古人们还拿糯米来当作极佳的粘合材料。我们都知道将面粉和米浆混合加热熬制成浆糊,就是最原始的胶水(小时候我们还是用浆糊来贴对联)。


而如果利用黏性更强的糯米,则会发挥更大的功效,我们的万里长城的基石,就是用糯米加石灰调制灰浆砌筑而成,坚固异常。据说古代在杭嘉湖以及江西一带的坟墓,通常用熟糯米和石灰捣烂,层层包涂在棺材的外边四周,其硬度不亚于水泥,不透水,不开裂。


浆糊


“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每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个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


致敬我们的每一碗糯米饭。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