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销云 个销云 个销云

早期肾损伤的 9 个黄金指标,最全解读!

文章发布于:2024-03-30 11:16:53


肾脏早期损伤是由于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等多种致病途径,使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发生功能性和结构性损伤。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肾脏疾病高危人群,肾脏病变缓慢会毫无察觉地进行性恶化。通常当临床症状较为明显时,肾脏已出现严重的损伤,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临床上过去常以尿素氮(BUN)、肌酐(Cr)的检测来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经典的生物标记物肌酐、尿素氮是监测肾脏功能的指标,而不是检测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特别是在急性期的时候,肾脏损伤与这些指标的变化是无相关性的。


因此,肾脏早期损伤指标的检测对于肾脏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针对肾脏的早期损伤,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项目有哪些呢?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衡量指标


01

血清胱抑素 C(CysC)

 

CysC 是一种小分子蛋白,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并在近端小管被完全重吸收,尿中几乎不能检出, CysC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


CysC 几乎在所有有核细胞内持续地转录与表达,无组织学特征,可以在体内以恒定速度产生,不受年龄、性别、炎症、肌肉量的影响,且 CysC 以恒定速率释放入血, 完全从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和降解,不重新回到血液中。所以,CysC 可以很好地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相关研究显示,肾小球轻微病变就会引起 CysC 浓度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升高。


血 CysC(sCysC)浓度可作为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标志,而尿 CysC 则可以反映肾小管损伤。sCysC 的分布容积仅为血清肌酐的 1/3,故一旦肾功能稍有变化,sCysC 在人体中较血清肌酐更早出现变化。多项研究证实,sCysC 较血清肌酐提前 24~48 h 升高,在早期 AKI 中的上升也不存在滞后期,因此在预警急性肾损伤的时效性更有意义。


02

微量白蛋白(mALB)

 

肾小球有两个屏障,滤过屏障和电荷屏障。尿微量白蛋白(UmALB)是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损伤敏感的标志物。正常情况下,受滤过膜负电荷的静电同性排斥作用,绝大部分 UmALB 不能滤过;病理状态下,滤过膜负电荷下降时,血浆中 UmALB 在滤过压作用下通过滤过膜,进入原尿中;滤出的 UmALB 很难被肾小管重吸收,结果终尿中 UmALB 含量升高。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小球病变,尤其是糖尿病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之一,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在病理组织学上可看到系膜的扩张或有少数结节性病变,在糖尿病性肾病分期上属于早期,及时进行治疗和控制血糖水平,肾损伤是可逆的。


03

转铁蛋白(TRF)

 

尿转铁蛋白(TRF)也是肾小球滤过膜电荷屏障损伤标志物。虽然 TRF 相对分子质量及直径较白蛋白略大,转铁蛋白分子量约 80 kDa,在正常情况下同样也是无法通过肾小球的屏障作用的,但 TRF 所带负电荷明显小于白蛋白,较易通过肾小球滤过。


如果在尿中发现,说明肾小球受到损伤。在早期肾损伤时,尿中微量白蛋白排出升高之前转铁蛋白即已升高并先从尿中排出,因此,尿 TRF 被认为是肾小球损伤的最敏感指标。



肾小管损伤的衡量指标


01

α1-MG

 

α1-MG 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种体液及淋巴细胞膜表面,血液中的 α1-MG 以两种形式存在,即游离的 α1-MG 和与 IgA 结合的 α1-MG (α1MG-IgA)。正常情况下,α1MG-IgA 约占血液中总 α1-MG 的 40%~70%。血液中游离的 α1-MG 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95%~99% 在肾近曲小管重吸收和代谢,只有微量从终尿排出;而结合型的 α1-MG 则不能通过肾小球,其在尿液中的浓度为零。


一般认为 α1-MG 在血清及尿液中增高的原因有:


① 肾小管重吸收和代谢 α1-MG 的能力降低;

② 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

③ 体内合成过多;

④ 淋巴细胞破坏释放。


基于上述①、②两点以及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证实,目前研究普遍认为血清及尿液中 α1-MG 的测定可作为反应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的一项灵敏指标


02

β2-微球蛋白(β2-MG)

 

β2-MG 是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编码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I 类抗原的轻链部分。由于电泳条带显示在 β2 区而得名。作为一类小分子量的蛋白,β2-MG 肾小球被自由滤过后,在近曲小管处几乎完全被重吸收,随后被代谢分解。


健康人的 β2-MG 的合成速率较为恒定,不受性别、肌肉组织等的影响,约为 0.13 (0.11~0 .18) mg/(h・kg) 体重,因而相比于肌酐,β2-MG 更能真实反应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人尿液中的 β2-MG 含量很低,约为 5 μg/h。


由于血 β2-MG 与 GFR 显著负相关,近端肾小管是 β2-MG 在体内的唯一处理场所,故当近端肾小管发生轻微病变时,尿 β2-MG 的量即会显著增加。而此时蛋白尿测定往往呈阴性,肌酐水平也未见异常。


由于血 β2-MG 反映了 GFR 水平,血 β2-MG 浓度的升高意味着 GFR 降低,因而用于肾小球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而尿 β2-MG 的升高则提示肾小管损伤,因此通过测定血、尿 β2-MG 可用于区分肾小球性和肾小管性肾脏病变。


相关研究认为,尿蛋白 / 尿 β2M > 300 时多为单纯肾小球病变,而当尿蛋白 / 尿 β2M < 10 时多为单纯肾小管病变,混合性病变时,其比值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同时测定血、尿 β2-MG 水平有助于了解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真实情况。


03

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

 

NAG 是一种溶酶体酶,广泛存在于各组织中,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里,其浓度远高于输尿管以及下尿道,不用经肾小球滤过。


血液里的 NAG 因相对分子质量大,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但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含有丰富 的 NAG只有近曲小管受损时才使 NAG 酶大量从肾小管上皮细胞释放,使尿液中 NAG 酶活性显著增加,故尿 NAG 上升程度与肾小管损伤程度成正比,是近曲小管损伤的标志物。


尿 NAG 活性反应肾实质的病变,尤其对急性损伤和活动期特别敏感,可用于早期肾损伤检测和病程观察。尿 NAG 的高度表达往往提示预后不良或需行肾脏替代治疗,尿 NAG 水平越高,透析和死亡联合终点发生率越高。同时尿 NAG 检测观察肾移植排斥反应比测定尿蛋白、肌酐及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灵敏。


04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RBP 可反映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RBP 由肝脏合成,肾脏分解和代谢,广泛分布于血液、脑脊液、尿液及其他体液中。当肝细胞损伤时,RBP 合成受抑制,故检测血液 RBP 水平,可敏感地反映肝功能的改变。


RBP 是血液中维生素 A 的转运蛋白,RBP 能自由通过肾小球,几乎被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在健康人尿中含量很低。测定 RBP 能发现早期肾小管功能的损害,并能灵敏反映肾近曲小管的损害程度;肝功能早期损害 RBP 合成不足,血液中含量降低,当肝肾功能均有损伤时,这个指标不建议作为参考依据。


05

肾损伤因子-1(KIM-1)

 

KIM-1 是一种 I 型跨膜糖蛋白,可以用于鉴别诊断肾小球、肾小管损伤。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一旦发生缺血或中毒性损伤,其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基因蛋白表达迅速上调。


尿 KIM-1 可作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并可预示 AKI 患者是否需要透析及死亡等不良临床结局。


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肾脏疾病即使出现了明显的肾损害指征(大量蛋白尿 ≥3g/d)后,尿中 KIM-1 的含量仍未增加,而在肾小管损伤较早期尿 KIM-1 就会显著增加。因此,尿中 KIM-1 可作为肾脏损伤时病因学的鉴别诊断,用以鉴别区分肾小球性损伤与肾小管性损伤。而且,KIM-1 在肾小管损伤的早期即明显升高,尿液中 KIM-1 的表达比蛋白尿的产生早4~5周。


06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

 

NGAL 是鉴别区分肾性及肾前性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NGAL 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可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共价结合的蛋白。


NGAL 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在肾脏急、慢性病变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受到损伤性刺激,NGAL 会大量分泌,通过诱导肾小管间质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发生凋亡以保护肾组织免受炎性细胞的浸润,同时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复。


正常情况下,NGAL 在人体内呈低水平表达,一旦发生肾缺血性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 NGAL 表达可迅速上升。因此,NGAL 被认为是一个 AKI 的早期标志物。


在时间窗上,AKI 发生后 3 h 内可检测到尿 NGAL 水平升高,6~12 h 达到峰值,上升程度具体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当遭遇严重的肾损伤时,NGAL 水平可持续 5 d 处于升高状态。同时,AKI 发生后患者肾损伤严重程度与尿液测得的 NGAL 水平以及升高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常将这些检测指标进行组合,对肾炎、肾病综合征、移植术后、肾囊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监测。




[1] 廖敏蕾,戴秋艳。影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尿 β2 微球蛋白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上海医学,2006,29 (5):319-320.

[2] 骆丹东,傅小玲,丁黎明.  尿微量蛋白 / 尿肌酐比值对 2 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3.

[3] 温庆辉,莫伟平,万德胜.4 种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J]. 临床医学与临床,2011,08(12):1467-1468

[4] 许亚辉。肾脏早期损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J]. 山西医药杂志,2014,43 (14):1666-1667.

[5] 杨茂君,徐勇.尿 KIM-1、NGAL、L-FABP 与早期糖尿病肾病 研究现状[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2,32(4):567-571.

[6] 赵卫红,陈小华,黄曾。血清胱抑素 C 对肾脏早期损伤评价的临床意义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 (18):4093-4094.

[7]Brilland B, Boud'hors C, Wacrenier S, Blanchard S, Cayon J, Blanchet O, Piccoli GB, Henry N, Djema A, Coindre JP, Jeannin P, Delneste Y, Copin MC, Augusto JF. Kidney injury molecule 1 (KIM-1): a potential biomarker of acute kidney injury and tubulointerstit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ANCA-glomerulonephritis. Clin Kidney J. 2023 Apr 3;16(9):1521-1533.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素材

建立自己的品牌素材库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

更多文章

相关文章

拼命加载中...
已经到底了

提交成功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我要合作

申请免费试用

您的称呼:

公司:

您的手机:

验证码:

期望合模式:

详细需求:

立即体验